第088章 《请废代藩疏》
推荐阅读:宿主大佬又美又飒、我在异界有座城、氪金使我超神、我对同桌的你凶不起来、我才不是叫花子、我在末世建个城、传奇公爵、穿成八零团宠小福宝、世界遗产自救组织、三岁半大佬又在靠卖萌求生、
天津卫。
一身戎装的戚继光,在亲卫的护送下走下船。
按理,戚继光从福建赶来,起码都是要两三个月的。
但是他接到内阁急令后,就丢下了大部队,只带着两百个亲信部曲,改乘海船北上,渡海抵达了天津卫。
兵部的一名官员已经站在天津卫码头上,对着走下海船的戚继光道:
“戚总兵,阁部让您不要进京,直接前往宣大,这是阁部的军令,战马已经准备好了。”
戚继光检查了一下军令,上面果然有内阁和兵部的印章,确认了调令的真实性后,戚继光也不废话,直接对着手下道:
“出营,上马!”
戚继光身后的部曲亲信也当真精锐,刚刚从颠簸的海船上下来,就立刻听令上马,这名兵部官员也见过不少军队,但戚继光这么精锐的还是头一次见。
戚继光也跨上一匹高头大马,扬起马鞭就向着西北方向而去。
-----------------
劝走了沈一贯,苏泽将写完的奏疏放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里。
——【模拟开始】——
一天后,《请废代藩疏》送到内阁,内阁辅臣高拱、张居正、赵贞吉票拟赞同,请皇帝派遣有司前往大同,调查代王罪责。
两天后,《请废代藩疏》被皇帝留中。
一个月后,山西河南宗王哭庙,皇帝下旨惩罚苏泽,贬谪出京。
——【模拟结束】——
果然。
要废代王藩,刚刚继位的隆庆皇帝是没有这个魄力的。
【是否消耗50点威望值,确保《请废代藩疏》一定被执行?】
只要五十点?
这明其实皇帝也对这些藩王不满?
而且模拟中,内阁中三个阁臣都支持自己。
也对,废宗王其实也是明代中晚期大臣一直在提的事情,好像记得在高拱张居正内阁的时候,还废了荆州的辽王藩。
也就是,其实废除宗藩,其实本来阻力不大。
既然这样,那还不狠狠的上疏!
“执行!”
【威望值已扣除,当前剩余威望值120点】
苏泽将现实中的奏疏交到通政司官员手中,直接离开报馆前往印刷馆,前些日子被言官耽误,害的《乐府新报》第四期难产,苏泽忙着去将第四期编排出来。
-----------------
苏泽的奏疏送到了内阁。
李春芳进宫给皇帝讲学去了,内阁剩下的三名阁老看到苏泽的奏疏,纷纷伸出手要拿。
如果是以往,高拱肯定当仁不让的抢走,但是这一次承了赵贞吉的情,高拱难得缩回了手。
张居正想了想,也缩回了手。
赵贞吉笑着拿起奏疏,看到奏疏的标题,赵贞吉就苦笑道:
“这苏子霖,每次都是直入要害啊。”
派人传话给苏泽,赵贞吉的本意是暗示苏泽上疏,将大同兵变的责任推出去。
只要能将大同兵变的责任和《平戎策》分开。
将兵变责任推到了赵大柱这个兵身上,戚继光已经北上,大同只要闹不起来,内阁可以用这个理由继续劝皇帝推行《平戎策》。
罪责让赵大柱承担,先保住《平戎策》,这就是赵贞吉希望苏泽做的。
赵贞吉知道以苏泽的才智,肯定能理解自己的用意。
可赵贞吉没想到,苏泽是个不肯认输的,上来就来个大的,直接要求革除代藩!
赵贞吉作为阁臣,自然知道代王侵占军屯,是大同边关矛盾的根源之一。
操之过急啊!
赵贞吉认为时机还没成熟,如果苏泽手里没有证据,又要如何扳倒一名传承六代的宗王?
但他还是翻开奏疏,眼睛却亮了起来,只见到苏泽写道:
“臣查阅翰林院内大同奏疏,弘治年间大同卫所军屯计三十二万顷,至陛下继位仅余十四万顷。”
“弘治年,代王府报宗正田产两万顷,如今不下十万顷。”
“此田产还是代王府、地方官员、巡边御史所奏,隐田代田不知其数。”
“嘉靖三十二年,饶阳王朱充跼上书,诉代王府私占军田五万顷,时奸党严嵩在位,朝廷未行勘核,但大同卫土地日少,代王府土地益多,而整个大同府在册土地,自弘治年至今益少。”
果然是苏泽的风格。
但是赵贞吉只能苏泽的奏疏确实写到漂亮,和那些风闻言事的言官不同,苏泽的奏疏罗列的都是数据。
偏偏这些数据才真让人信服。
苏泽所列的这些数据,你代王府怎么解释?
总不能代王亲自带着人垦殖荒田吧?
那为什么整个大同府在册土地日益减少呢?
赵贞吉自然知道,这是地方上的士绅投效隐田,逃避朝廷田税导致的。
好狠的刀!
这些证据当然不足以直接扳倒代王,但是足以让皇帝对代王一脉厌恶了。
“太祖设宗藩以安九边,但代王却不以边关安定为任,反而侵占军产盘剥军士,致九边不安又耗费朝廷公帑平叛,此其罪也!”
“嘉靖四十五年,饶阳王嫡次子因饥馑盗王府粮仓,遭代王私刑处决;陛下建元履极元年,镇国将军朱充灼因索要禄米被代王廷杖致死;宗人府册载,代藩旁支禄米实发不足五成,自嘉靖朝至今,有代藩宗室闯关十二起,为诸宗藩之首。”
“圣人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代藩同宗,为代王之亲,代王不能亲至亲,有何能仁民爱物?”
“代王不亲至亲,又何能尊陛下?”
“臣上表,请朝堂派有司详勘赵大柱叛案,若赵大柱因《平戎策》而叛,臣请革去功名冠带闲住,若赵大柱因卫所军制败坏,代王侵占军田而叛,臣请收王产以实军储,断代藩以安九边,则三军感奋,鞑虏不敢南窥矣!”
赵贞吉看完奏疏,长叹心道,苏泽当真是有才,可还是操之过急了!
现在这个时机上疏,言官就要攻击苏泽“携私报怨,离间宗亲”了。
但是话又回来,又有什么是合适的时机呢?
赵贞吉苦笑着,他欣赏的苏泽,不就是这份“不计自身为国事计”的决绝吗?
当年俺答杀到京畿,群臣沉默,那时候挺声而出的自己,不也是如此的决绝?
赵贞吉写下支持的意见,将奏疏递给高拱张居正道:
“两位阁老也好好看一看吧。”
张居正的座位距离赵贞吉近,他拿过了苏泽的奏疏,眼睛立刻瞪大了。
一身戎装的戚继光,在亲卫的护送下走下船。
按理,戚继光从福建赶来,起码都是要两三个月的。
但是他接到内阁急令后,就丢下了大部队,只带着两百个亲信部曲,改乘海船北上,渡海抵达了天津卫。
兵部的一名官员已经站在天津卫码头上,对着走下海船的戚继光道:
“戚总兵,阁部让您不要进京,直接前往宣大,这是阁部的军令,战马已经准备好了。”
戚继光检查了一下军令,上面果然有内阁和兵部的印章,确认了调令的真实性后,戚继光也不废话,直接对着手下道:
“出营,上马!”
戚继光身后的部曲亲信也当真精锐,刚刚从颠簸的海船上下来,就立刻听令上马,这名兵部官员也见过不少军队,但戚继光这么精锐的还是头一次见。
戚继光也跨上一匹高头大马,扬起马鞭就向着西北方向而去。
-----------------
劝走了沈一贯,苏泽将写完的奏疏放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里。
——【模拟开始】——
一天后,《请废代藩疏》送到内阁,内阁辅臣高拱、张居正、赵贞吉票拟赞同,请皇帝派遣有司前往大同,调查代王罪责。
两天后,《请废代藩疏》被皇帝留中。
一个月后,山西河南宗王哭庙,皇帝下旨惩罚苏泽,贬谪出京。
——【模拟结束】——
果然。
要废代王藩,刚刚继位的隆庆皇帝是没有这个魄力的。
【是否消耗50点威望值,确保《请废代藩疏》一定被执行?】
只要五十点?
这明其实皇帝也对这些藩王不满?
而且模拟中,内阁中三个阁臣都支持自己。
也对,废宗王其实也是明代中晚期大臣一直在提的事情,好像记得在高拱张居正内阁的时候,还废了荆州的辽王藩。
也就是,其实废除宗藩,其实本来阻力不大。
既然这样,那还不狠狠的上疏!
“执行!”
【威望值已扣除,当前剩余威望值120点】
苏泽将现实中的奏疏交到通政司官员手中,直接离开报馆前往印刷馆,前些日子被言官耽误,害的《乐府新报》第四期难产,苏泽忙着去将第四期编排出来。
-----------------
苏泽的奏疏送到了内阁。
李春芳进宫给皇帝讲学去了,内阁剩下的三名阁老看到苏泽的奏疏,纷纷伸出手要拿。
如果是以往,高拱肯定当仁不让的抢走,但是这一次承了赵贞吉的情,高拱难得缩回了手。
张居正想了想,也缩回了手。
赵贞吉笑着拿起奏疏,看到奏疏的标题,赵贞吉就苦笑道:
“这苏子霖,每次都是直入要害啊。”
派人传话给苏泽,赵贞吉的本意是暗示苏泽上疏,将大同兵变的责任推出去。
只要能将大同兵变的责任和《平戎策》分开。
将兵变责任推到了赵大柱这个兵身上,戚继光已经北上,大同只要闹不起来,内阁可以用这个理由继续劝皇帝推行《平戎策》。
罪责让赵大柱承担,先保住《平戎策》,这就是赵贞吉希望苏泽做的。
赵贞吉知道以苏泽的才智,肯定能理解自己的用意。
可赵贞吉没想到,苏泽是个不肯认输的,上来就来个大的,直接要求革除代藩!
赵贞吉作为阁臣,自然知道代王侵占军屯,是大同边关矛盾的根源之一。
操之过急啊!
赵贞吉认为时机还没成熟,如果苏泽手里没有证据,又要如何扳倒一名传承六代的宗王?
但他还是翻开奏疏,眼睛却亮了起来,只见到苏泽写道:
“臣查阅翰林院内大同奏疏,弘治年间大同卫所军屯计三十二万顷,至陛下继位仅余十四万顷。”
“弘治年,代王府报宗正田产两万顷,如今不下十万顷。”
“此田产还是代王府、地方官员、巡边御史所奏,隐田代田不知其数。”
“嘉靖三十二年,饶阳王朱充跼上书,诉代王府私占军田五万顷,时奸党严嵩在位,朝廷未行勘核,但大同卫土地日少,代王府土地益多,而整个大同府在册土地,自弘治年至今益少。”
果然是苏泽的风格。
但是赵贞吉只能苏泽的奏疏确实写到漂亮,和那些风闻言事的言官不同,苏泽的奏疏罗列的都是数据。
偏偏这些数据才真让人信服。
苏泽所列的这些数据,你代王府怎么解释?
总不能代王亲自带着人垦殖荒田吧?
那为什么整个大同府在册土地日益减少呢?
赵贞吉自然知道,这是地方上的士绅投效隐田,逃避朝廷田税导致的。
好狠的刀!
这些证据当然不足以直接扳倒代王,但是足以让皇帝对代王一脉厌恶了。
“太祖设宗藩以安九边,但代王却不以边关安定为任,反而侵占军产盘剥军士,致九边不安又耗费朝廷公帑平叛,此其罪也!”
“嘉靖四十五年,饶阳王嫡次子因饥馑盗王府粮仓,遭代王私刑处决;陛下建元履极元年,镇国将军朱充灼因索要禄米被代王廷杖致死;宗人府册载,代藩旁支禄米实发不足五成,自嘉靖朝至今,有代藩宗室闯关十二起,为诸宗藩之首。”
“圣人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代藩同宗,为代王之亲,代王不能亲至亲,有何能仁民爱物?”
“代王不亲至亲,又何能尊陛下?”
“臣上表,请朝堂派有司详勘赵大柱叛案,若赵大柱因《平戎策》而叛,臣请革去功名冠带闲住,若赵大柱因卫所军制败坏,代王侵占军田而叛,臣请收王产以实军储,断代藩以安九边,则三军感奋,鞑虏不敢南窥矣!”
赵贞吉看完奏疏,长叹心道,苏泽当真是有才,可还是操之过急了!
现在这个时机上疏,言官就要攻击苏泽“携私报怨,离间宗亲”了。
但是话又回来,又有什么是合适的时机呢?
赵贞吉苦笑着,他欣赏的苏泽,不就是这份“不计自身为国事计”的决绝吗?
当年俺答杀到京畿,群臣沉默,那时候挺声而出的自己,不也是如此的决绝?
赵贞吉写下支持的意见,将奏疏递给高拱张居正道:
“两位阁老也好好看一看吧。”
张居正的座位距离赵贞吉近,他拿过了苏泽的奏疏,眼睛立刻瞪大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2/12423/47866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