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四十五章 约稿大军再添一员

第四十五章 约稿大军再添一员

推荐阅读: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抄家后,她赚疯!权臣跪着求入赘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老婆飞升后,我靠躺平成仙!天灾降临:我靠御兽苟到最后!回到八零机械厂万历小捕快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捉奸当天,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

    燕京东城区崇文门外东兴隆街51号。
    这里是燕京出版社的办公地点,同时也是《十月》杂志编辑部的办公地点。
    在确定合作对象后,胡为民接受了《十月》编辑谢大军的邀请,和他一起来到了这里。
    两人站在一栋建筑面前,谢大军自豪道:“胡老师,这里就是我们《十月》杂志的办公楼!”
    胡为民抬眼看去,这是临街一栋苏式建筑就是《十月》杂志的办公楼。
    办公楼五层高,由于建成年代久远,红色的外墙有多处脱落,大楼表面窗户紧闭,玻璃灰蒙蒙的,就如同今天的天气一般。
    建筑有着明显的历史,带着厚重感,让人情不自禁肃穆起来。
    对于《十月》之行,胡为民也是相当期待。
    “我一会儿更期待和苏主编见面了。”
    苏主编是《十月》的创刊主编,名叫苏宇。
    谢大军热情地招呼道:“胡老师,我们进去吧。”
    胡为民跟着他的脚步进入大楼内部,上到三楼后,两人向着一间办公室走去。
    “这里就是我们编辑部的办公室了。”
    谢大军打开办公室的大门,寒风随着他推门的工作,也吹了进去。
    胡为民有些意外,编辑部的办公室并不大,而且有些简陋。
    他有些难以想象,这里竟然就是后世“四大名刊”之一的办公场所。
    也许,如此朴素的工作环境,才是《十月》发展到后世那种一线文学期刊地位的原因之一。
    这个编辑部的凝聚力非常强,战斗力更强,他们将有限的时间,用来发展杂志,为作者提供绝佳平台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优质的文学作品。
    “主编,我回来了。”
    “大军,你身边这位同志就是胡为民,胡老师吧?”
    “你好,苏主编,我就是胡为民。”
    得到确认后,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站起身,热情地招呼道:“胡老师,快进来坐,外面冷。”
    胡为民进来坐下,谢大军随手关上门,又去为他倒了杯热茶,“胡老师,喝茶。”
    “谢谢。”
    捧着热茶杯,胡为民感觉身上的寒气渐渐散去。
    进入一月份后,燕京的气温更低,就连他这个北方人都觉得冷。
    不过还好,室内有暖气,除了空气干燥些,容易上火外,再没有其他缺点。
    这时候,他才有时间观察苏宇。
    老太太很热情,自从他胡为民进来后,便一直嘘寒问暖。
    在她介绍完编辑部成员后,便主动和胡为民聊天。
    通过聊天,他得知老太太履历非常丰富,在担任主编之前,从事过记者、编辑、朝阳师范语文专业组长等工作。
    苏老太太感谢道:“胡老师,非常感谢你信任我们《十月》杂志,愿意将如此优秀的作品交给我们杂志刊载。”
    “苏主编,能得到《十月》的认可,也是我的荣幸。也许您不相信,在我发表《演员》之前,可一直把能在《十月》发表作品当目标呢。”
    花花轿子众人抬,胡为民理所当然地夸奖了《十月》一番。
    “哈哈,能被胡老师当做目标,看来创刊后,我们编辑部上下的努力没有白费。”
    苏老太太很高兴,看胡为民的眼神也越发柔和。
    “胡老师,别怪我这个老太婆好奇心旺盛,我真的很想知道,你是怎么想到构思《演员》这样一部经典作品的呢?”
    “说来也巧,之所以写下《演员》这篇小说,是有着《燕京青年报》极力约稿的原因。”
    胡为民将自己手里有两部中篇要写,还有小陶和赵莉莉百般请求的事情大致说了一番。
    “我当时手里还有两部作品,我又和《燕京青年报》关系较好,他们约稿,我就只能写个短篇应付过去。没想到,小说就这么火了。”
    “当时之所以写《演员》而不是其他,也是因为我想要构思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在小说中尝试了嵌套式结构。说起来,这个短篇具有实验性质,能成功,我不奇怪,但有如今的影响力,确实让我觉得意外。”
    “原来《演员》这部作品是这样诞生的。”
    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却几乎诞生了一个新的小说结构,没想到拥有如此才华的作家竟然如此年轻。
    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感慨一下,老太太又问起另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胡老师,你刚才提到,正在创作另外两部中篇?”
    “是,一部是武侠小说,叫《黄飞鸿》。另一部算是现实主义文学,叫《孩子王》。”
    武侠小说?
    老太太眉头微皱,她属于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对武侠小说这种通俗小说并不感冒。倒是现实主义文学,她挺感兴趣的。
    虽说胡为民没有写过类似小说,但她并不敢小看对方。
    “胡老师,《孩子王》大概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就是上山下乡时期,一个知青为了当地的孩童,当老师,教导学生的故事。”
    胡为民大概说了一下故事梗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5/5129/23328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