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回到八零机械厂 > 第91章 我阳光了,我阴暗了,我又阳光了~

第91章 我阳光了,我阴暗了,我又阳光了~

推荐阅读:侯门第一纨绔巅峰青云路宦海红颜香召唤两大化神护卫,创建不朽势力东北江湖之冰城焦元南我用花瓶通古今星辰之主官场从秘书开始是谁偷了我的脑子?重回02,迷上校花的美少妇妈妈

    ~
    两个人刚完,林启明敲门走了进来。
    “呦,陈儿你也在啊!”
    瞧见陈露阳,林启明还挺高兴。
    两个人互相打了声招呼之后,林启明将几页材料交给了张殿才。
    “老师,这是这个月交给研究所的项目简报,您过目一下。”
    嗯???
    陈露阳眉毛瞬间挑起来了。
    怎么回事?!
    当初不是因为研究所突然“抽梯子”,不给样本、不出数据,连技术资料都全线断供,搞得“连接件疲劳裂纹建模”这个课题一度卡壳。
    张殿才没了办法,才不得不转向修理厂,由自己提供老旧零部件样本,才算把这个课题从水里捞了出来。
    现在这意思是……又搭上了?
    俩人又和好了???
    登时,
    陈露阳的眼神有些的阴暗了……
    这可不是啥好事啊!
    修理厂之所以能牢牢绑住力学系这条线,让张殿才肯亲自出马、张楠甘心画图,
    到底,是因为修理厂攥着老旧样本资源。
    双方各有所需,所以才能资源互换。
    如果研究所回心转意、肯批量标准化的测试样本,
    那修理厂这边的“唯一性”可就立刻被削弱了。
    搞不好自己这边很有可能随时会被踢出局。
    虽然想法阴暗,
    但表面上,陈露阳无比关切热情的侧面问道:
    “张老师,研究院那边又跟咱们恢复合作了?”
    张殿才低头翻着月报,眼神中闪过一丝冷意。
    “可不是合作了么~”
    “现在课题组是被动保留在兵器所项目备案里,名义上叫‘合作单位’。”
    “但实际上,已经从“执行单位”退回“挂名单位”了。”
    听到这,陈露阳紧绷的神经立马松了下来。
    脸上表情虽然没怎么变,但心头那块压着的石子终于了地:
    嘿,感情还在冷战期呢!
    那就好~~~
    一想到这儿,陈露阳不由乐了,
    但嘴上还是顺势追问了一句:
    “那咱们为啥还给他们报月报啊?”
    “走个流程,不撕破脸而已。”
    张殿才拿起笔,在月报表的封面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简报里写的全是宏观总结类的东西,不附任何的详细数据。”
    陈露阳不放心的瞄了一眼月报。
    果然,
    上面写的不是‘整体进度稳定’,就是‘联合任务协调良好’。
    底层的数据是一丁点都不透。
    好听的话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但是没一句是有营养的。
    放心了……
    彻底放心了。
    陈露阳眼神轻快地扫过桌上的月报,阳光打在他脸上,内心的阴暗彻底无影无踪。
    ……
    周五下午
    陈露阳背着书包,坐上了去北郊机电技校的307路公共汽车。
    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地方,他又走了一大段土路才找到校门口。
    嘿……你还真别。
    这技校的校区不,车间也整洁,看着有模有样的。
    凭借张殿才的介绍信,以及5颗烟。
    陈露阳成功打动了门卫大爷的芳心,把他放进了校园里。
    张殿才介绍的“赵老师”,是技校的教务处主任。
    听到陈露阳的来意,赵老师为难道:
    “你的这个通用零件制造,听着是个好事。”
    “但我们这边刚刚跟航仪厂签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一整个月的实训时间都排满了。”
    “学生三班轮训,老师、设备、材料都压着走。”
    “您要插进来,我们这边的课时都得重新安排。”
    “再了,我们是教书育人的单位,不是社会加工点……真帮了你们北大,回头别的单位也来找,咱这教育任务还咋保?”
    ……
    明白!
    陈露阳也当过车间主任,也承接过生产任务。
    “三班轮训”的强度,确实是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做别的工作了。
    委婉的表达完感谢之后,
    陈露阳没多什么,拎起包就离开了北郊机电技校,赶去了丰南技工学校。
    起来,这地方他不陌生。
    这条路是他回修理产厂的必经之路。
    以前每次从这条路经过的时候,他都觉得这地方破破旧旧,也没太留神。
    如今再看,却觉得透着一股“实在”。
    进了院子,就是一栋老红砖楼,旁边是低矮的车间厂房,冒着些焊烟味儿和铁屑气,耳边不时传来“咔啦”“吱呀”的机器声。
    同样跟收发室大爷明来意之后,一个学生跑出来,领着他来到了三楼教务办公室。
    “何老师现在下车间带课,您稍等一下。”学生完就跑了。
    等了差不多有40多分钟,
    终于,一个满脸油渍、衣服袖口磨白的中年老师从走廊拐角钻了进来。
    “你要找我们做零件??”
    何正华进屋,一边摘手套,一边接过介绍信扫了一眼:“张老师我认识。”
    “吧,什么项目?”
    “何老师是这样的。”
    陈露阳打开书包,从里面拿出一份项目明页,
    “我们在做一个汽车零部件通用化试验,想解决维修中零部件型号混乱的问题。”
    “这是目前准备试产的几个基础件名称,还有对应的大致结构草图。”
    顿了顿,
    陈露阳实话实道:“但图纸还在画,张老师那边还没出最终版,所以我今天是来提前沟通一下,看咱这边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何正书“嗯”了一声,接过材料翻了几页,眼神也认真起来了几分。
    “你这件,材料要用40号钢?有强度要求?”
    陈露阳点点头:“对,但要是Q235能扛住也行,只要能满足硬度和耐温要求,40铬、45号钢这些替代材料也可以。”
    何正书的眉毛挑了一下:“你挺懂啊!”
    陈露阳谦虚道:“我自己就是机械厂出身,多少都能懂点。”
    “我就嘛。”何正书点点头,神色缓和了不少,语气也没那么紧了,
    “现在不少大学生一就是啥‘政策导向’,真叫他区分一下40铬和45号钢,都迷糊。”
    他翻回草图,看着一项数据:“这套筒结构……你想车外螺纹?”
    “理想状态是车。”陈露阳,
    “但如果不好操作,只出个圆坯也行。后续我可以安排在厂里补工。”
    何正书揉了揉眉心,沉吟半晌:“你这图纸,学生是做不了全套的。”
    陈露阳心里一凉,刚想再点什么,就听何正书接着道:
    “不过……点火线圈的外壳毛坯可以铣出来,推杆那头的导柱我们有现成刀具。”
    “做不了成品,但是能先帮你打几块半成件。”
    陈露阳一听有戏,赶紧道:“能做哪块是哪块,您要是愿意帮忙,我这边一定准备好材料和……图纸。”
    到“图纸”时,他声音一顿,语气明显有点发虚。
    何正书听出了弦外之音,笑了一声:
    “图纸还没出来就先跑合作,你胆子不啊。”
    “但你也不算空手来。”
    他看着陈露阳,“你这事我原则上支持。”
    “下周我们正好有一批实训任务收尾,我可以先跟教务处打个招呼,看能不能给你空出一组机床。”
    “等你把最终图纸画好之后拿过来,我再根据图纸评估哪些部分能做,哪些不行。”
    “行!”陈露阳赶紧点头,“图纸这边我催着力学系尽快推进,材料我们自己准备。”
    何正书点点头,又补充了一句,
    “丑话在前面。你别哪天送来一堆零号线、毛坯料,啥都不讲,就让我们学生上。”
    “真要车砸了刀、划了件,到时候你可别甩锅。”
    “明白!”陈露阳立刻点头。
    “我们跟车间打交道,知道规矩,一定配合。”
    像丰南技校这种子弟技校,本身是以“教学为主”,而不是“生产为主”。
    他们能提供场地、机床设备、学生人力,
    但是像材料、耗材、工艺图纸和工装配合件这些都不在技校的教学预算里。
    学校没有义务,也没有经费给外单位项目提供材料。
    想要造件,就需要陈露阳自己去采购材料。
    回去学校的路上,
    陈露阳坐在公交车上,心中盘算着需要的材料。
    不管跟谁合作,材料都是越不过去的一道坎。
    等明天周末,先回去厂里看看库存,翻翻材料台账和废料堆,看看有没有能用的料头。
    实在没有的话,就去物资公司、五金站、废品收购站去收,去谈,去抠,去换!
    话再退后一万步,
    只要有机械厂在,陈露阳根本就不在乎材料的问题。
    眼下最要紧的,是“怎么把这第一批样品给试出来”。
    就算丰南技工学校肯帮忙,他们也只是能做些部分结构的零件。
    其他涉及主轴、齿轮啮合部件、承压接头、精车加工的联结点的零件部分,还是要找其他的生产单位合作。
    技校不是车间,不能要求太多。
    陈露阳心里一清二楚。
    不过……没关系!
    大不了走化整为零的路子,
    一个技校带不动整套产线,那就找两个!
    两个不够,就去找第三个、第四个!
    把整件拆解成模块,一个部件一段工序地往外发。
    让每个单位只拿自己最擅长、设备最匹配的部分,最后集中送回修理厂装配。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块拼出成品来!
    没有“配套资源”,他就去自己拼。
    谁也别想拦住他!
    ……
    周末寒潮突至,
    西北风刮得紧,西客站广场上的国旗都被吹成一条绳,笔直地挂在旗杆上。
    街道上,一辆黑色红旗慢悠悠地沿着车行道开着。
    车内,梁仲维坐在后排,正低头翻看着手里的笔记本。
    这是前几天外出调研的记录。
    根据市委、市经委年终工作部署,市里在上个月下发了一份《关于加强城市边缘地区基础产业梳理与项目评估的通知》。
    要求市经委牵头,围绕片儿城的西城区、丰南区和宣武区三地,开展一个“机械工业项目带动技工教育联动发展”试点工程。
    最近这段时间,梁仲维几乎天天都在外头跑。
    连轴转了半个月,好不容易跑完几家单位,现在打算回办公室梳理一下调研笔记,好安排下一步工作。
    此时正路过丰南西客站。
    哪怕是冬天,哪怕是周末,这一片也始终热热闹闹的。
    崩爆米花的、卖山货的、拉板车的、扛大包的,吆喝声、脚步声、人声鼎沸。
    红旗车在缓慢的车流中一点点往前挪。
    “这地方是真热闹啊。”梁仲维看向车窗外,忽然开口。
    “那可不嘛,”前排司机马一边打着方向盘一边笑着答,
    “整个丰南就属这儿吃的最多、玩儿的也多。”
    “之前这里有家卖炒瓜子的,炒得那叫一个香!”
    “我们几个一有空就来买点。”
    “可惜了……”
    马遗憾的拍了拍方向盘。
    这句话勾起了梁仲维的兴趣。
    “你的是哥俩儿那家瓜子厂?”
    “对对对!兄弟瓜子厂,就是他们。”马开口回答。
    “那家确实是可惜了。”梁仲维感慨开口。
    老百姓的事儿,无非就是个“吃”字当头。
    瓜子好吃,味儿正,生意自然不赖。
    可惜了……
    “诶?那家瓜子厂后来又干什么了?”梁仲维忽然问。
    “是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
    马正着忽然咧嘴一乐,
    “主任,好像就是您那师弟开的修理厂。”
    上次陈露阳给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如果没有陈露阳出来帮忙,汽车非得撂半道上不可。
    这要大晚上把梁仲维给撇半道了,那自己也别想干了。
    马这么一,梁仲维也想起来了。
    “对呀,你不我还没想起来,”梁仲维拍了拍大腿。
    他一天天工作实在太多,事儿一多就搁脑后了。
    原本要找个空去修理厂看看,结果一耽误就耽误到现在。
    既然都到这片了,不如现在就去瞅瞅。
    司机马常年跟着梁仲维,
    他一个眼神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主任,要不然咱们去修修车?”
    马一边开车一边笑道:
    “今天借主任的光,我也正好把车给修修。不定人家一看是您亲自来了,还给咱们抹个零儿。”
    梁仲维也笑了。
    想起那天陈露阳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的模样,他心中觉得有趣:
    “好,那咱们去看看去。”
    ……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992/93735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