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熹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我的一九八五 > 第一八二一章 东芝也是形势所迫

第一八二一章 东芝也是形势所迫

推荐阅读:侯门第一纨绔巅峰青云路宦海红颜香召唤两大化神护卫,创建不朽势力东北江湖之冰城焦元南我用花瓶通古今星辰之主官场从秘书开始是谁偷了我的脑子?重回02,迷上校花的美少妇妈妈

    1995年6月8日,中日合资公司、淘宝东芝彩管股份有限责任公司(TTCP)在东湖高新园区成立,注册资本金20亿元人民币,其中淘宝控股公司出资10亿元人民币,占股50%,第一大股东;东芝显示技术公司以6亿元人民币和大尺寸彩管生产技术作价2亿元人民币,占股40%,第二大股东;长红公司出资2亿元人民币,占股10%,第三大股东。
    引进了二条大尺寸东芝彩管生产线及其生产技术,年产300万支25英寸、29英寸、34英寸纯品彩管,供应东芝电视和长红电视。
    1996年,长红电视一年就能消耗200万支大尺寸彩管。
    在孙健的协调下,长红电器公司以2000万元和妥善安置现有的800多名干部职工为条件,收购了濒临破产的江城电视机总厂,并投资3000万元在东湖高新园区成立长红电器(江城)公司。
    顺圆地产集团出资2000万元,收购江城电视机总厂原有的近30亩土地,变更商业用地,投资1.5亿元建设了一座顺圆广场,成为中北路的标志性建筑。
    孙健当时还打算投资3亿美元成立淘宝东芝液晶公司,从东芝公司引进一条液晶面板2代(360mm*465mm)生产线,但被东芝公司拒绝,因为2代线属于日本液晶面板产业协会禁止向中国大陆转让的核心技术,只同意出售一条液晶面板1代(320mm*400mm)生产线。
    当时,陷入财务困难的精工集团(SEIKO)打算退出LCD业务,将拥有的一条单色STN-LCD液晶面板生产线、一条彩色STN-LCD液晶面板生产线、一条液晶面板1代生产线、142项液晶技术公司发明专利、液晶研究中心的设备及100多名研发人员,以1.3亿美元的打包价格,向国内外投资者公开转让。
    机缘巧合之下,成立了中日合资公司、曙光精工液晶公司(TSLC),不仅拥有了三条液晶面板生产线,还得到了142项液晶技术公司发明专利、液晶研究中心的设备及100多名研发人员,在精工液晶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TSLC液晶研究所,保留了TSLC(东京)液晶研究所,后成立了TSLC(硅谷)液晶研究所,成立了TSLC液晶研究院,同BSEC研究院、国智半导体研究院、曙光自动化研究院和鲲鹏软件研究院等联合研发,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先后研发成功液晶面板2代、3代、4代、5代、6代和7代线,随着7代线成功量产,在液晶面板技术上追上了三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淘宝东芝彩管公司拥有东芝最先进的大尺寸彩管技术,又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销售火爆,淘宝控股公司、东芝公司和长红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淘宝东芝彩管公司年产300支彩管已经满足不了长红电视和东芝电视2000年的生产需求,1999年6月,三家股东又投资9亿元引进了一条东芝大尺寸的彩管生产线,产能达到450万支。
    2005年,国内销售的1138万台电视中,液晶电视占16.8%,等离子电视占3.6%,彩管电视虽然还有较大的市场,但液晶电视同比增长35.6%。专家预测,到2010年,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将占国内电视市场的90%。
    谁都知道液晶电视好,但液晶电视面板太贵了!
    上个月,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均价降到515美元,相当于4172元人民币!长红等国产品牌32英寸的液晶电视的平均价格为6000元,东芝等品牌平均价格是8000元;37英寸液晶电视面板均价降到700美元,相当于5670元人民币!长红等国产品牌的平均价格是9000元,东芝等国外品牌的平均价格是元。
    液晶电视面板约占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60%至70%!
    谁掌握了液晶电视面板?谁就掌握了液晶电视的市场?
    三星和索尼投资20亿美元建设的全球第一条液晶面板7代生产线于去年11月量产,如今市场上只有三星电视和索尼电视有42英寸及以上的液晶电视。
    松下、LG、三星和日立有40英寸及以上的等离子电视(PDP)!
    松下、三星、LG和日立两条腿走路!
    前世,松下和长红大规模进军PDP,后来被LCD打败,两家电视巨头损失惨重。
    如今,东芝总部主动派中村太郎同孙健商议,同意从TSLC引进一条液晶面板7代线,也是形势所迫!
    三星和索尼拥有全球第一条7代线,生产的42英寸、43英寸、46英寸、50英寸的液晶电视面板,两家公司都不够用。
    TSLC拥有全球第二条7代线,生产的42英寸、43英寸、46英寸、50英寸的液晶电视面板,产能被长红、TCL等五家中国电视公司包圆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2/2683/94404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