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拉贝日记》
推荐阅读:林止陌夏凤卿、绝对权力:从天崩开局走上官途巅峰、拒当总裁的舔狗后,她被辞退了、从读书开始肝成仙武圣人、袁术:我真不是大汉忠臣、让你写歌,你吊打国学大师?、绝世神医混都市、引火、道士不好惹、官徒,摊牌后我青云直上!、
《拉贝日记》
陶母手术进行的很顺利,当天陶玉书赶回了燕京,陶玉墨因为人在美国,时间上赶不回来,家里人劝她先处理好工作上的事再回京探望母亲。
手术结束,陶母的麻药劲还没过,人事不知,陶玉书眼中满是愧疚。
这些年她在外奔波,疏于对父母的照顾,老人健康时并不觉得有什么,这次母亲受伤才让她意识到父母已经到了离不开人照顾的年纪。
林朝阳瞧出她的心思,安慰她道:「问题不大,别太担心。」
「嗯。」
「房子还是得换一下,爸妈年纪大了,上楼下楼太不方便了。」
陶玉书点了点头,这次的事给她敲响了警钟,她神色坚定的说道:「我先跟大哥商量一下。」
说完他将陶玉成拉出病房,说了房子的事。
陶玉成无奈道:「早就应该换了。」
「不能让他们再这么任性了,这回我做主。等妈出院了,先让他们俩搬到小六部口去,那边人手多,方便照顾。
这几天我跟朝阳他爸商量商量,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
高层有电梯,上下楼要方便一点,但爸妈肯定住不习惯。
所以我的想法是给他们找个四合院,可能得重新收拾一下,这段时间就让他们先住在我那边。」
见陶玉书考虑的如此周到,陶玉成点点头,「行,听你的,你去跟爸妈说啊!」
陶玉书横了他一眼,「知道了。」
陶玉成轻松了起来,说:「我和你嫂子早就住够朗润湖那边了,这回总算是能换个大房子了。」
说罢,他补了一句,「房子我跟你嫂子买就行。」
现在燕京的房价相较于工资收入而言很高,但还没到起飞的程度,这几年他和赵丽收入不菲,存款都破八位数了,买套房子不在话下。
「找着了再说。」
晚上回到小六部口胡同,陶玉书跟林二春说起给父母换个房子的事,林二春拍着胸脯。
「这事还不简单,家里就有不少宅子,你跟玉成先去看看,要是不满意我再给你摸。」
林二春口中的「家里」指的自然是他手里握有的那些四合院,当了十多年房虫儿,林二春赚的绝大多数钱都投在了房子上。
手里光是四合院就有大几十套,其它如三合院、大杂院的单间更是不计其数。
当年林朝阳跟他说,燕京的房价以后会越来越高,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林二春将这话奉为了至理名言。
翌日,林二春一早便积极的张罗着去看房子。
「这房子可是少有的精品,去年有人出500万,我都没卖。你们先看看,亲家肯定能喜欢。」
车子停在了恭俭胡同口,一家人步行几十米,便到了院子门口。
旧时典型的燕京民宅大门,看起来并不出奇,只是地理位置绝佳。
注意到陶玉成张望周边的眼神,林二春有些自得,「就在故宫后身儿,出门直奔长安街、地安门大街。边儿上就是北海公园,环境没得说。以后你爸妈他们老两口散心也有地方。」
陶家人几十年都住在燕大,对于内城不算熟悉。
林二春又说道:「对了,从这儿往西穿过北海公园,就是亲家母住的燕大一院,旁边还有305医院。离着朝阳他们那,也不远。」
听着他的介绍,陶玉成不由得点了点头,「还真是方便。」
林二春闻言更加得意,「我这眼光,你就放心吧。」
说着话他掏出钥匙打开院门,拐过影壁和垂花门,四合院院形方正,建筑古朴自然。
「二进的宅子,正房3间、耳房2间,东西厢各三间,算上门口倒座房,一共15间房,住一家十几口人不成问题。」
林二春说的住十几口人,是在保证居住条件的情况下,要是按照一般燕京老百姓的住法,三四十口人也能住下。
进了院子,陶玉成表现的很兴奋,这些年他一直想换个大房子,这回总算要如愿了。
「叔,这院子有多大?」他兴冲冲的问道。
「500多平,不算大。不过这地点你们也知道,本来就稀缺,我总共也没收几套。现如今像这样的面积,格局又方正、规整的院子可是越来越少了。
可以说是出一套、少一套,山西那些煤老板这两年跑到燕京扫了不少货,把这四合院的价格也给炒上去了。」
「物以稀为贵。」陶玉成说。
「是这么个道理。」
在院子里转了一圈,陶玉成看了个满眼喜欢。
地理位置绝佳,公园就在家门口,离着医院也就几百米,闹中取静,看着哪儿哪儿都好。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房子因为长期空置,有不少地方已经年久失修,不可能买来就住,非得大翻修一番不可。
陶玉成说着自己的疑虑,林二春哈哈笑道:「这还叫个事?」
他这些年搞房产中介,修工程不知道干了多少,手底下还有两个常年合作的工程队,每年光是花在这上面的钱就有四五十万。「那我就没什么问题了。」
林二春调侃了一句,「不再看看了?」
「您那还有比这更好的房子?」
「要说院子比这大的,比这立整的有不少,可要说地段儿,真没几套。」
陶玉成笑道:「那不结了?这院子大小正合适,地段没话说,有医院、有公园,住着也舒服,还有什么可挑的。」
「成。那下午让亲家也过来看看,你们要是定了,明儿我就找人来给你们拾缀房子。这些四合院,翻新之后那住起来可舒服着呢。」
早起陶父着急看老伴,先去了医院。
中午吃完饭,陶玉成接上他来看了看院子。
这回陶母受伤,陶父连着两晚上没有睡好觉,再不敢固执了,过来看了房子,也没说什么,让陶玉成自己做主就成。
陶玉成顿时欢喜起来,终于能换房子了。
不过在谈到房款时,陶玉成跟林二春却发生了争执。
林二春坚持都是一家人,不愿意收钱,陶玉成偏要按照市价给。
「爸,您就收了吧。您不收,他们能住得安心吗?」
在陶玉书的劝说下,林二春还是收了房款。
一套四合院,让陶玉成夫妻俩的存款减少了1/3,付完钱他忍不住心疼。
但陶玉成也明白,买这房子他占了大便宜。
这几年燕京城的房价越来越贵,内城的四合院越来越稀少,像恭俭胡同这样的二进院子,即便是现在都不好买到了,更别说以后指不定要卖上什么天价呢。
「翻修和装修的钱我出吧。
四合院的翻修和装修是笔不小的数目,按照陶玉书心里的想法,这房子是给父母养老用的,标准肯定不能低,价钱可能要比总放款还贵。
她也不想让陶玉成夫妻俩为难,决定自掏腰包。
花了两天时间,刚定好房子的事,陶玉墨从美国飞回来了。
看完了母亲,听说家里要换房子,她十分积极的跑到恭俭胡同转了一圈,遗憾的表示:「地方还是小了点。」
「家里就那么几口人,住的太空也不好。」
陶父也说道:「玉书说的在理。够住就行,太冷清了反而不好。」
花了处理好房子的事,一周之后陶母出院,暂时安顿到了小六部口胡同。
家里原本就有三个保姆,又专门请了个护工,家里人都能轻松不少。
陶玉书难得的在燕京待了半个月,然后又飞往了美国。
这次她去美国,主要是为了亚太新闻网的融资。
1991年明报企业创办网络新闻出版物《亚洲新闻摘要》,运营4年,又于95年创办了亚太新闻网。
作为香江第一家新闻垂直领域的专业网站,也是亚洲最早的新闻网站,亚太新闻网目前发展情况良好,每日访问用户数量高达350万人次。
在alea的网站分类流量排名中,仅次于美国在线、雅虎等少数几家新闻网站,综合排名更是挺进了前百名。
去年亚太新闻网独立,就陆续有日本、美国的风投公司在接触明报企业。
只是背靠明报企业,亚太新闻网并不缺乏资金,所以陶玉书也不看急融资。
到了今年,感觉网站自然流量已经有触顶之势,陶玉书才决定进行融资,为下一步网站的发展和上市做打算。
「老大,600万啊!你发大财了!」
●ttk an ●¢o
在去年创办软件公司之前,陶希文一直在自己的小工作室里鼓捣着自己的事,其中一个成果就是易讯电子邮箱168.。
当初他搞易讯电子邮箱,纯粹就是为了自己用着方便。
结果由于操作便捷,使用门槛低,且完全免费,易讯电子邮箱在过去两年中已经不知不觉累积了近20万名用户。
陶希文开公司有个不得已的原因,就是为了养邮箱业务,毕竟服务器扩容是要烧钱的。
这次陶玉书临走前,跟陶希武谈话,希望由亚太新闻网收购易讯电子邮箱。
价格给的很丰厚,600万港元现金收购,或者是等价股权。
陶希文没有第一时间答应,而是希望考虑考虑。
陶玉书也没有催他,只说让陶希文在她从美国回来之前给出结果。
得知这个消息,陶希武第一时间缠上大哥,央着让他请客。
陶希文懒得理会他,问起林朝阳的意见,「姑父,您觉得我应不应该答应大姑?」
林朝阳好笑的看着他,「我跟你大姑是两口子,你问我这问题?」
「我信您!」陶希文神色笃定。好小子,君子欺之以方是吧?
「这种问题你问我一个搞文字工作的干什么?」
「大姑说,您在硅谷住的时候经常跟那些创业者混在一起,还说您肯定没少投资」
知夫莫若妻,陶玉书平时虽然不干涉林朝阳的副业,但对他的行事风格还是十分了解的。
沉吟片刻,林朝阳只得说道:「实事求是的说,电子邮箱目前的盈利模式太过单一了。除了软件付费模式,就是广告投放。
你从一开始就把易讯定位为免费,有利有弊,利自然是可以快速积累用户,
弊端就是盈利困境。
软件付费模式从根子上行不通,那就只能做广告投放。
但你们这个规模」
林朝阳说到这里摇了摇头,「你至少要做好再亏两年的打算,而且邮箱很难成为主打产品,只能是吸引流量的手段,这也是你大姑为什么要收购易讯的原因。
整合资源,增强网站的用户粘性,提高定向广告营销能力,才有可能实现盈利。」
听着林朝阳的话,陶希文认真的点了点头。
「您说的不错。不仅是邮箱,目前互联网整个行业的盈利模式都是个困境,
除了软件付费模式。
雅虎的网络广告业务是最有盈利希望的,但也仅仅是有希望而已,用户规模是个最大的问题。」
陶希文在美国待了几年,不管是技术能力还是行业眼光都远超常人,但他毕竟没有超越时代的眼光。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前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两年前不行,不代表两年后不行。
你能想象两年以前雅虎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吗?
电形邮箱业务你继续经营下去,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想肯定会有慧眼识珠的公司看中的,到时候可能开的格是你大姑给十倍甚至更多。
但前提是你要撑得起亏损,并且要面对其它公司的跨领域竞争,这是有风险的。
就腊比你大姑的网站,新闻起家,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它势必要横向发展,邮箱、聊天仆—?归根结底还是要增强用户粘性。」
陶希文思想片刻,说:「所以我现在最腊的办法就是,要么自己做网站,简单点的做法就是模仿雅虎,要么把这个业务卖掉。」
「差不多。你大姑要给你公司股份,其实万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风投的眼中,亚太新闻网其实就是小号的「雅虎’,虽然两者有看本质的不同。
未来融资、上任,亚太新闻网大概率达不到雅虎的高度,但弓不会差很多,
足够让你财富自由了。」
陶希文缓缓点头,他将林朝阳的建议都听进去了,心里亏有了决定。
「要股份?」林朝阳忍不住问了他一嘴。
「是。」
林朝阳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反而是一旁的陶希武问道:「财富自由?大姑父,财富自由是多少钱?」
「你觉得多少钱够你一辈形吃喝不乞?」林朝阳没有回答,反问了他一句。
陶希武认真思考,「1000万吧,其实500万亏行,存银行一年啥亏不千就三四十万广息。」
林朝阳眉,对陶希文说了一句,「以后带你弟弟多门见见世面。」
然后便走开了。
陶希武一脸茫然,「老大,大姑父他啥意思?」
陶希文:
八月一晃过了大半,《鸦片战争》上映期间,谢靳跑高了东南亚和日韩,再见到他林朝阳都吓了一跳,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你可公着点!怎么一下形瘦了这么多?」
「在外面跑的呗。」
人虽瘦了,但谢靳精神极腊。
《鸦片战争》目前在大中华区、东南亚以及日韩都已经下映,其它国家和地区即便未下映,票房亏基本定格,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了。
海外票房的情况比林朝阳预料的多了一些,1950万美元,看样形最后有望摸到2000万美元。
让他比较惊喜的是国内的票房,《鸦片战争》上映20天以后,政府真就赞助了,直接助力电影票房创下1.75亿的中国影史新记录,这个成绩比林朝阳预想的要多了三四千万。
总体而言,全球票房近3.6亿人民币,制片方收回票房分账款1.08亿,总算是完成了保本的大目标,甚至还有些盈厂。
要是算上后续的录像带、电视台播放等收么,就更可观了。
本身就是献礼性质的大片,又是悲剧基调,能回本已经让人很惊喜了。
最后还能赚个一两千万,足以让谢靳感到骄傲了。最关键的是,《鸦片战争》的上映让谢靳在国内文艺界的声望达到了新的巅峰,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他推崇备至。
在跟林朝阳聊起这件事时,谢靳感觉有些不腊意思。
电影从筹备到发行他都参与到了其中,谢靳深刻的知道,如果没有林朝阳的沸助,《鸦片战争》绝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聊这些就没意思了,我也就是应个景,算是共襄盛举嘛。」
谢靳又聊了些在国外参加宣传活动的见闻,说起了他接下来的安排。
过两天他马上要去加拿大参加蒙特厂尔电影节,说是《鸦片战争》有望能拿个奖,之后就要回沪上筹备今年的沪上国电影节。
一下子至少两个多月的时间,让谢靳不禁感亻时间不够用。
《赤壁大战》《鸦片战争》的接连成功让他愈加露此老而弥坚之势,恨不得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灭到电影事业上。
说着说着他又对林朝阳讲起了他正在酝酿的新电影,他打算把《拉贝日记》
搬到大银幕上。
1937年约翰·拉贝亲眼目睹日寇在南京实施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他用日记记下了这段悲惨的历史。
并人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住宅的后院和办公仆等处收容和隐匿了650多名难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
1938年春,拉贝先生奉他所供职的西亢形公司之命返回德国,回国以后他多次去各地演讲,揭露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不久后被盖世太保逮捕。
最后由西门形公司保释才得以释放,条件是拉贝先生必须从此保持沉默。
乌是,他默默的整理了自己从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的日记,加上有关资料,总共2117页,取名为《南京上空的炸弹》。
1950年1月5日拉贝先生去世,将这些历史记录留给后人,直到1996年12月12
日,才由他的外孙女乌苏拉·莱因哈特在纽约向世人公布。
这本尘封了近50年的手,终乌拂去了厚厚的尘埃,得以重见天日。
消息一此,立刻在国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国内的江苏人民此版社最先反应过来,斥巨资购回了这部日记的中文版权,
并刚刚乌本月版。
其实早在3年前,观看斯皮尔伯格拍摄的《辛德勒的名单》时,谢靳就萌生过要拍一部关乌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的想法。
这次《拉贝日记》现世,更让谢靳坚定了信心。
「我们中国人应愁有自己的‘《辛德勒的名单》’!」
谢靳的语气慷慨激昂,浑身充习了战斗精神。
「什么意思?又让我投资?」
林朝阳一下形戳穿了他的心思,他庄严的表情万维持不下去了,恭维道:「我就知道朝阳你这颗拳拳爱国之心,遇到这种事是肯定不甘人后的。」
「少给我灌迷魂药。你拍这类片形,愿意支持的人多了。」
「那不一样,咱们可是老搭档。」
林朝阳知道谢靳要拍《拉贝日记》,投资肯定少不了。
但这种事谢靳找到他头上了,理由冠冕堂皇,他不可能拒绝,乌是爽快道:
「这回要多少钱?」
「2000万!」谢靳比了个手势。
林朝阳打趣道:「这么少?可不符合你的风—」
「美金!」
林朝阳脸上的笑容凝事,「你还真是敢开为啊!」
「没办法。这种片形战争戏肯定多,投资少不了。」
有了《赤壁大战》和《鸦片战争》的成功,谢靳在电影上的野心不断膨胀,
这当然不是说他飘了,而是对乌艺求高度的追求变得更加贪婪。
「太多了。老谢,高投资意味着高风险,不是每一部高投资的电影都会获得高回报的。
像《拉贝日记》这类电影,我们当然要拍,但你亏要适当考虑经济回报。
电影的主要任场肯定是在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这些任场目前看就是3、4亿人民币的票房容量,2000万美元的投资很难回本的。」
林朝阳的劝说让谢靳有些犹豫,身为导演,他当然想资金越充足越腊,但林朝阳可是他的「大金主」。
「那—·1500万。」
「1200万,不能再多了。」
后世佛罗瑞·加令伯格拍《拉贝日记》,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亏就花了2000万美元。
以谢靳如今在国内的名望,他得到的支持只会比佛罗瑞·加今伯格拍多,
1200万美元足够他用了。
陶母手术进行的很顺利,当天陶玉书赶回了燕京,陶玉墨因为人在美国,时间上赶不回来,家里人劝她先处理好工作上的事再回京探望母亲。
手术结束,陶母的麻药劲还没过,人事不知,陶玉书眼中满是愧疚。
这些年她在外奔波,疏于对父母的照顾,老人健康时并不觉得有什么,这次母亲受伤才让她意识到父母已经到了离不开人照顾的年纪。
林朝阳瞧出她的心思,安慰她道:「问题不大,别太担心。」
「嗯。」
「房子还是得换一下,爸妈年纪大了,上楼下楼太不方便了。」
陶玉书点了点头,这次的事给她敲响了警钟,她神色坚定的说道:「我先跟大哥商量一下。」
说完他将陶玉成拉出病房,说了房子的事。
陶玉成无奈道:「早就应该换了。」
「不能让他们再这么任性了,这回我做主。等妈出院了,先让他们俩搬到小六部口去,那边人手多,方便照顾。
这几天我跟朝阳他爸商量商量,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
高层有电梯,上下楼要方便一点,但爸妈肯定住不习惯。
所以我的想法是给他们找个四合院,可能得重新收拾一下,这段时间就让他们先住在我那边。」
见陶玉书考虑的如此周到,陶玉成点点头,「行,听你的,你去跟爸妈说啊!」
陶玉书横了他一眼,「知道了。」
陶玉成轻松了起来,说:「我和你嫂子早就住够朗润湖那边了,这回总算是能换个大房子了。」
说罢,他补了一句,「房子我跟你嫂子买就行。」
现在燕京的房价相较于工资收入而言很高,但还没到起飞的程度,这几年他和赵丽收入不菲,存款都破八位数了,买套房子不在话下。
「找着了再说。」
晚上回到小六部口胡同,陶玉书跟林二春说起给父母换个房子的事,林二春拍着胸脯。
「这事还不简单,家里就有不少宅子,你跟玉成先去看看,要是不满意我再给你摸。」
林二春口中的「家里」指的自然是他手里握有的那些四合院,当了十多年房虫儿,林二春赚的绝大多数钱都投在了房子上。
手里光是四合院就有大几十套,其它如三合院、大杂院的单间更是不计其数。
当年林朝阳跟他说,燕京的房价以后会越来越高,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林二春将这话奉为了至理名言。
翌日,林二春一早便积极的张罗着去看房子。
「这房子可是少有的精品,去年有人出500万,我都没卖。你们先看看,亲家肯定能喜欢。」
车子停在了恭俭胡同口,一家人步行几十米,便到了院子门口。
旧时典型的燕京民宅大门,看起来并不出奇,只是地理位置绝佳。
注意到陶玉成张望周边的眼神,林二春有些自得,「就在故宫后身儿,出门直奔长安街、地安门大街。边儿上就是北海公园,环境没得说。以后你爸妈他们老两口散心也有地方。」
陶家人几十年都住在燕大,对于内城不算熟悉。
林二春又说道:「对了,从这儿往西穿过北海公园,就是亲家母住的燕大一院,旁边还有305医院。离着朝阳他们那,也不远。」
听着他的介绍,陶玉成不由得点了点头,「还真是方便。」
林二春闻言更加得意,「我这眼光,你就放心吧。」
说着话他掏出钥匙打开院门,拐过影壁和垂花门,四合院院形方正,建筑古朴自然。
「二进的宅子,正房3间、耳房2间,东西厢各三间,算上门口倒座房,一共15间房,住一家十几口人不成问题。」
林二春说的住十几口人,是在保证居住条件的情况下,要是按照一般燕京老百姓的住法,三四十口人也能住下。
进了院子,陶玉成表现的很兴奋,这些年他一直想换个大房子,这回总算要如愿了。
「叔,这院子有多大?」他兴冲冲的问道。
「500多平,不算大。不过这地点你们也知道,本来就稀缺,我总共也没收几套。现如今像这样的面积,格局又方正、规整的院子可是越来越少了。
可以说是出一套、少一套,山西那些煤老板这两年跑到燕京扫了不少货,把这四合院的价格也给炒上去了。」
「物以稀为贵。」陶玉成说。
「是这么个道理。」
在院子里转了一圈,陶玉成看了个满眼喜欢。
地理位置绝佳,公园就在家门口,离着医院也就几百米,闹中取静,看着哪儿哪儿都好。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房子因为长期空置,有不少地方已经年久失修,不可能买来就住,非得大翻修一番不可。
陶玉成说着自己的疑虑,林二春哈哈笑道:「这还叫个事?」
他这些年搞房产中介,修工程不知道干了多少,手底下还有两个常年合作的工程队,每年光是花在这上面的钱就有四五十万。「那我就没什么问题了。」
林二春调侃了一句,「不再看看了?」
「您那还有比这更好的房子?」
「要说院子比这大的,比这立整的有不少,可要说地段儿,真没几套。」
陶玉成笑道:「那不结了?这院子大小正合适,地段没话说,有医院、有公园,住着也舒服,还有什么可挑的。」
「成。那下午让亲家也过来看看,你们要是定了,明儿我就找人来给你们拾缀房子。这些四合院,翻新之后那住起来可舒服着呢。」
早起陶父着急看老伴,先去了医院。
中午吃完饭,陶玉成接上他来看了看院子。
这回陶母受伤,陶父连着两晚上没有睡好觉,再不敢固执了,过来看了房子,也没说什么,让陶玉成自己做主就成。
陶玉成顿时欢喜起来,终于能换房子了。
不过在谈到房款时,陶玉成跟林二春却发生了争执。
林二春坚持都是一家人,不愿意收钱,陶玉成偏要按照市价给。
「爸,您就收了吧。您不收,他们能住得安心吗?」
在陶玉书的劝说下,林二春还是收了房款。
一套四合院,让陶玉成夫妻俩的存款减少了1/3,付完钱他忍不住心疼。
但陶玉成也明白,买这房子他占了大便宜。
这几年燕京城的房价越来越贵,内城的四合院越来越稀少,像恭俭胡同这样的二进院子,即便是现在都不好买到了,更别说以后指不定要卖上什么天价呢。
「翻修和装修的钱我出吧。
四合院的翻修和装修是笔不小的数目,按照陶玉书心里的想法,这房子是给父母养老用的,标准肯定不能低,价钱可能要比总放款还贵。
她也不想让陶玉成夫妻俩为难,决定自掏腰包。
花了两天时间,刚定好房子的事,陶玉墨从美国飞回来了。
看完了母亲,听说家里要换房子,她十分积极的跑到恭俭胡同转了一圈,遗憾的表示:「地方还是小了点。」
「家里就那么几口人,住的太空也不好。」
陶父也说道:「玉书说的在理。够住就行,太冷清了反而不好。」
花了处理好房子的事,一周之后陶母出院,暂时安顿到了小六部口胡同。
家里原本就有三个保姆,又专门请了个护工,家里人都能轻松不少。
陶玉书难得的在燕京待了半个月,然后又飞往了美国。
这次她去美国,主要是为了亚太新闻网的融资。
1991年明报企业创办网络新闻出版物《亚洲新闻摘要》,运营4年,又于95年创办了亚太新闻网。
作为香江第一家新闻垂直领域的专业网站,也是亚洲最早的新闻网站,亚太新闻网目前发展情况良好,每日访问用户数量高达350万人次。
在alea的网站分类流量排名中,仅次于美国在线、雅虎等少数几家新闻网站,综合排名更是挺进了前百名。
去年亚太新闻网独立,就陆续有日本、美国的风投公司在接触明报企业。
只是背靠明报企业,亚太新闻网并不缺乏资金,所以陶玉书也不看急融资。
到了今年,感觉网站自然流量已经有触顶之势,陶玉书才决定进行融资,为下一步网站的发展和上市做打算。
「老大,600万啊!你发大财了!」
●ttk an ●¢o
在去年创办软件公司之前,陶希文一直在自己的小工作室里鼓捣着自己的事,其中一个成果就是易讯电子邮箱168.。
当初他搞易讯电子邮箱,纯粹就是为了自己用着方便。
结果由于操作便捷,使用门槛低,且完全免费,易讯电子邮箱在过去两年中已经不知不觉累积了近20万名用户。
陶希文开公司有个不得已的原因,就是为了养邮箱业务,毕竟服务器扩容是要烧钱的。
这次陶玉书临走前,跟陶希武谈话,希望由亚太新闻网收购易讯电子邮箱。
价格给的很丰厚,600万港元现金收购,或者是等价股权。
陶希文没有第一时间答应,而是希望考虑考虑。
陶玉书也没有催他,只说让陶希文在她从美国回来之前给出结果。
得知这个消息,陶希武第一时间缠上大哥,央着让他请客。
陶希文懒得理会他,问起林朝阳的意见,「姑父,您觉得我应不应该答应大姑?」
林朝阳好笑的看着他,「我跟你大姑是两口子,你问我这问题?」
「我信您!」陶希文神色笃定。好小子,君子欺之以方是吧?
「这种问题你问我一个搞文字工作的干什么?」
「大姑说,您在硅谷住的时候经常跟那些创业者混在一起,还说您肯定没少投资」
知夫莫若妻,陶玉书平时虽然不干涉林朝阳的副业,但对他的行事风格还是十分了解的。
沉吟片刻,林朝阳只得说道:「实事求是的说,电子邮箱目前的盈利模式太过单一了。除了软件付费模式,就是广告投放。
你从一开始就把易讯定位为免费,有利有弊,利自然是可以快速积累用户,
弊端就是盈利困境。
软件付费模式从根子上行不通,那就只能做广告投放。
但你们这个规模」
林朝阳说到这里摇了摇头,「你至少要做好再亏两年的打算,而且邮箱很难成为主打产品,只能是吸引流量的手段,这也是你大姑为什么要收购易讯的原因。
整合资源,增强网站的用户粘性,提高定向广告营销能力,才有可能实现盈利。」
听着林朝阳的话,陶希文认真的点了点头。
「您说的不错。不仅是邮箱,目前互联网整个行业的盈利模式都是个困境,
除了软件付费模式。
雅虎的网络广告业务是最有盈利希望的,但也仅仅是有希望而已,用户规模是个最大的问题。」
陶希文在美国待了几年,不管是技术能力还是行业眼光都远超常人,但他毕竟没有超越时代的眼光。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前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两年前不行,不代表两年后不行。
你能想象两年以前雅虎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吗?
电形邮箱业务你继续经营下去,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想肯定会有慧眼识珠的公司看中的,到时候可能开的格是你大姑给十倍甚至更多。
但前提是你要撑得起亏损,并且要面对其它公司的跨领域竞争,这是有风险的。
就腊比你大姑的网站,新闻起家,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它势必要横向发展,邮箱、聊天仆—?归根结底还是要增强用户粘性。」
陶希文思想片刻,说:「所以我现在最腊的办法就是,要么自己做网站,简单点的做法就是模仿雅虎,要么把这个业务卖掉。」
「差不多。你大姑要给你公司股份,其实万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风投的眼中,亚太新闻网其实就是小号的「雅虎’,虽然两者有看本质的不同。
未来融资、上任,亚太新闻网大概率达不到雅虎的高度,但弓不会差很多,
足够让你财富自由了。」
陶希文缓缓点头,他将林朝阳的建议都听进去了,心里亏有了决定。
「要股份?」林朝阳忍不住问了他一嘴。
「是。」
林朝阳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反而是一旁的陶希武问道:「财富自由?大姑父,财富自由是多少钱?」
「你觉得多少钱够你一辈形吃喝不乞?」林朝阳没有回答,反问了他一句。
陶希武认真思考,「1000万吧,其实500万亏行,存银行一年啥亏不千就三四十万广息。」
林朝阳眉,对陶希文说了一句,「以后带你弟弟多门见见世面。」
然后便走开了。
陶希武一脸茫然,「老大,大姑父他啥意思?」
陶希文:
八月一晃过了大半,《鸦片战争》上映期间,谢靳跑高了东南亚和日韩,再见到他林朝阳都吓了一跳,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你可公着点!怎么一下形瘦了这么多?」
「在外面跑的呗。」
人虽瘦了,但谢靳精神极腊。
《鸦片战争》目前在大中华区、东南亚以及日韩都已经下映,其它国家和地区即便未下映,票房亏基本定格,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了。
海外票房的情况比林朝阳预料的多了一些,1950万美元,看样形最后有望摸到2000万美元。
让他比较惊喜的是国内的票房,《鸦片战争》上映20天以后,政府真就赞助了,直接助力电影票房创下1.75亿的中国影史新记录,这个成绩比林朝阳预想的要多了三四千万。
总体而言,全球票房近3.6亿人民币,制片方收回票房分账款1.08亿,总算是完成了保本的大目标,甚至还有些盈厂。
要是算上后续的录像带、电视台播放等收么,就更可观了。
本身就是献礼性质的大片,又是悲剧基调,能回本已经让人很惊喜了。
最后还能赚个一两千万,足以让谢靳感到骄傲了。最关键的是,《鸦片战争》的上映让谢靳在国内文艺界的声望达到了新的巅峰,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他推崇备至。
在跟林朝阳聊起这件事时,谢靳感觉有些不腊意思。
电影从筹备到发行他都参与到了其中,谢靳深刻的知道,如果没有林朝阳的沸助,《鸦片战争》绝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聊这些就没意思了,我也就是应个景,算是共襄盛举嘛。」
谢靳又聊了些在国外参加宣传活动的见闻,说起了他接下来的安排。
过两天他马上要去加拿大参加蒙特厂尔电影节,说是《鸦片战争》有望能拿个奖,之后就要回沪上筹备今年的沪上国电影节。
一下子至少两个多月的时间,让谢靳不禁感亻时间不够用。
《赤壁大战》《鸦片战争》的接连成功让他愈加露此老而弥坚之势,恨不得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灭到电影事业上。
说着说着他又对林朝阳讲起了他正在酝酿的新电影,他打算把《拉贝日记》
搬到大银幕上。
1937年约翰·拉贝亲眼目睹日寇在南京实施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他用日记记下了这段悲惨的历史。
并人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住宅的后院和办公仆等处收容和隐匿了650多名难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
1938年春,拉贝先生奉他所供职的西亢形公司之命返回德国,回国以后他多次去各地演讲,揭露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不久后被盖世太保逮捕。
最后由西门形公司保释才得以释放,条件是拉贝先生必须从此保持沉默。
乌是,他默默的整理了自己从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的日记,加上有关资料,总共2117页,取名为《南京上空的炸弹》。
1950年1月5日拉贝先生去世,将这些历史记录留给后人,直到1996年12月12
日,才由他的外孙女乌苏拉·莱因哈特在纽约向世人公布。
这本尘封了近50年的手,终乌拂去了厚厚的尘埃,得以重见天日。
消息一此,立刻在国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国内的江苏人民此版社最先反应过来,斥巨资购回了这部日记的中文版权,
并刚刚乌本月版。
其实早在3年前,观看斯皮尔伯格拍摄的《辛德勒的名单》时,谢靳就萌生过要拍一部关乌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的想法。
这次《拉贝日记》现世,更让谢靳坚定了信心。
「我们中国人应愁有自己的‘《辛德勒的名单》’!」
谢靳的语气慷慨激昂,浑身充习了战斗精神。
「什么意思?又让我投资?」
林朝阳一下形戳穿了他的心思,他庄严的表情万维持不下去了,恭维道:「我就知道朝阳你这颗拳拳爱国之心,遇到这种事是肯定不甘人后的。」
「少给我灌迷魂药。你拍这类片形,愿意支持的人多了。」
「那不一样,咱们可是老搭档。」
林朝阳知道谢靳要拍《拉贝日记》,投资肯定少不了。
但这种事谢靳找到他头上了,理由冠冕堂皇,他不可能拒绝,乌是爽快道:
「这回要多少钱?」
「2000万!」谢靳比了个手势。
林朝阳打趣道:「这么少?可不符合你的风—」
「美金!」
林朝阳脸上的笑容凝事,「你还真是敢开为啊!」
「没办法。这种片形战争戏肯定多,投资少不了。」
有了《赤壁大战》和《鸦片战争》的成功,谢靳在电影上的野心不断膨胀,
这当然不是说他飘了,而是对乌艺求高度的追求变得更加贪婪。
「太多了。老谢,高投资意味着高风险,不是每一部高投资的电影都会获得高回报的。
像《拉贝日记》这类电影,我们当然要拍,但你亏要适当考虑经济回报。
电影的主要任场肯定是在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这些任场目前看就是3、4亿人民币的票房容量,2000万美元的投资很难回本的。」
林朝阳的劝说让谢靳有些犹豫,身为导演,他当然想资金越充足越腊,但林朝阳可是他的「大金主」。
「那—·1500万。」
「1200万,不能再多了。」
后世佛罗瑞·加令伯格拍《拉贝日记》,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亏就花了2000万美元。
以谢靳如今在国内的名望,他得到的支持只会比佛罗瑞·加今伯格拍多,
1200万美元足够他用了。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4/4266/20663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