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封冻的白令海峡,新大陆
推荐阅读:美女梦工厂、世问之云飞扬、七零福宝被全家团宠了、冥商行、超幻想末日、养大反派那些年、镜启良缘:穿越时空的守护、末日神豪、循规蹈矩能叫重生吗?、直播看诊?我读毛茸茸成缉凶高手、
朱尚炳用力低吼道。
“搀我起来,我今天一定要去和火器营那些混账说道说道,那些火炮天天压得这么低,是不是想要把咱们一锅端了?”
“别担心。”
常继祖喃喃自语,解释说:“依我看,火器营这次只是为了消耗掉多余的炮弹。之前我们一直没有遇到跟鞑靼人正面冲突的机会,带来的炮弹也就只用在了呼伦湖附近。最近用完之后,情况应该就会改善。”
朱尚炳刚刚挺直的身体,又重重倒了回去。
“真希望朝廷早日颁下旨意,尽快把四叔召返回京。”
然而,这个美好的心愿注定落空。
……
大青城现已建成至两层楼高,但施工的热情依旧不减。
随着大青城逐渐拔地而起,来自各方的朝廷官员与信使们数量也日渐增多。
显而易见的是,这座新城将会成为控制北方草原的关键城镇之一。
一条穿越大青山的道路,正在持续拓宽之中,每天都能听见隆隆作响的炮声。
“工部现在正带队实验铁轨通过草原,是否可行。”
朱高炽双手抱于胸前,袖中夹带着几张刚到手的重要奏章。
此时,朱允熥正领着几人,在大青城北面的草甸上行走,眺望着满是尘烟的大青山轮廓。
“听说他们的计划是从修建石板路开始试验,再逐步尝试混凝土路和轨道?”
朱高炽颔首回应:“无论哪种路面类型,稳定可靠的基层都是必须条件。选用碎石铺底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这样一来,也能为我们日后改善交通状况奠定基础。”
听到这话,朱允熥嗯了一声后问道:“现在前方军队撤退回长城内的情况怎么样了?”
几乎立即间,朱高炽从怀中抽出一份奏折展开阅读。
“西线军队正继续往更西边推进,并打算占领瓦剌人的领土。随后将留下部分士兵在当地驻扎,剩余军队则会经由西部草原撤回关内地区,在河西进行休整,直到新一波增援抵达才撤离。”
“中军及东线军队,均按照预先设定路线有序返回,同时也会安排一些兵力留守关键位置。”
“蓝国公请求在北部边界处设置防御据点,以扩大我们在该内的势力范围。”
“辽东负责人询问,是否应派兵深入,或仅固守山岭南方。”
阿卜只俺现已改名为朱彬,安静聆听二位交谈,默默地盘算着接下来草原地带可能发生的变化。
沉默片刻后,朱允熥说道。
“即便本次远征实际战斗次数并不多,但我方人员在外停留时间已久,还是尽早分批次调换前线将士吧。”
朱高炽颔首同意道:“此事正在进行当中,预计年底前所有前线官兵均能够得到适当的轮换。”
掌握了时间的契机后,朱允熥接着说。
“草原已经被攻下,接下来就要着手治理了。既然铁铉想要独守一方,就让他先在草原上一段时间吧。给他发送通知,让他尽快解决战争遗留的问题,并赶到大青城负责管理北方草原。”
“明白。”
朱允熥继续阐述:“蓝玉所提出的请求,批准了。但既然这件事情是他提出的,并且有传闻说他在北海岸边一处悬崖上,留下了到此一游的印记,那么就让他带队亲自负责这件事吧。”
“需要带领我朝将士们适应草原乃至北海一带的环境。边疆关卡和军事驻地的建设可以逐步推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草原最终将变成属于我们大明的一部分。”
“关于辽东都司方面的询问,请告知指挥使虞清,准备迎接辽东改组为辽东道的日子。这个转变开始进行,他就有资格担任新的东北奴儿干都指挥使职位。”
“而大兴安岭之外的领土管理,则应参照当前奴儿干地区的样子实施。急躁是成不了气候的,任何行动都需要循序渐进地执行。”
这时,朱彬抬眼望向四周,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却没立即说出来。
朱高炽转过脸来笑着问道:“顺安王心中有想法?”
朱彬随即微微低头,“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近日,听草原迁移至大青城附近居住的牧民提及了一个情况……”
牧人们带来的新情报?
朱允熥也停下脚步追问:“究竟何事让你如此留意?”
朱彬再度施礼回答:“据称,东北奴儿干一些部落正准备向北方移动……”
“向更北边迁移?”
朱允炆眉宇间露出一丝疑虑。
在小冰河、温度持续下降,极北之地变得比往日更加寒冷不堪。
这些东北部落的人,难道想要探索西伯利亚?
朱彬颔首确认:“确为向北方迁徙,不过,并非直接进入定居。听说一个位于世界尽头的地方,存在一条狭窄海峡连接两地,过去由于海浪汹涌无法通过。但现在整个海峡已经冻结实,只需沿着结冰道路,行走数天即可到达另一边。”
白令海峡。
此刻,一抹光彩从朱允炆眼中一闪而过。
朱彬自然察觉到了这份变化。
不敢耽搁片刻,立刻补充道。
“据那些牧民所说,如果成功穿越了那片大海抵达对岸,就能找到一块面积不小于中原地带的新陆地。再顺着南方行进,便会得到一片肥田。”
朱高炽表情略微紧张:“这样做有何目的?”
问完之后,意识到自己言辞欠妥之处,朱高炽面色稍显尴尬。
事实上,东北奴儿干地区的部族选择北上,主要是因为面临来自大明势力日益增长的压力,加上当地条件恶劣导致生存困难。
他们听信传言,打算尝试能否穿越传说中的冰封通道,前往另一个未曾开发的土地定居下来。
朱允熥露出一丝让人难以捉摸的笑容,目光转向朱高炽。
朱高炽有些困惑不解。
忍不住开口问道:“出了什么事吗?是否应该派虞清,领兵前去阻挡那些人?”
朱允熥摆了摆手,轻声说道:“听说过殷商后裔的故事吗?”
朱高炽眉头紧皱,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记忆中。
许久之后,他身子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
随之眼睛猛地睁大,抬头看向朱允熥。
“你指殷人东渡?”
“搀我起来,我今天一定要去和火器营那些混账说道说道,那些火炮天天压得这么低,是不是想要把咱们一锅端了?”
“别担心。”
常继祖喃喃自语,解释说:“依我看,火器营这次只是为了消耗掉多余的炮弹。之前我们一直没有遇到跟鞑靼人正面冲突的机会,带来的炮弹也就只用在了呼伦湖附近。最近用完之后,情况应该就会改善。”
朱尚炳刚刚挺直的身体,又重重倒了回去。
“真希望朝廷早日颁下旨意,尽快把四叔召返回京。”
然而,这个美好的心愿注定落空。
……
大青城现已建成至两层楼高,但施工的热情依旧不减。
随着大青城逐渐拔地而起,来自各方的朝廷官员与信使们数量也日渐增多。
显而易见的是,这座新城将会成为控制北方草原的关键城镇之一。
一条穿越大青山的道路,正在持续拓宽之中,每天都能听见隆隆作响的炮声。
“工部现在正带队实验铁轨通过草原,是否可行。”
朱高炽双手抱于胸前,袖中夹带着几张刚到手的重要奏章。
此时,朱允熥正领着几人,在大青城北面的草甸上行走,眺望着满是尘烟的大青山轮廓。
“听说他们的计划是从修建石板路开始试验,再逐步尝试混凝土路和轨道?”
朱高炽颔首回应:“无论哪种路面类型,稳定可靠的基层都是必须条件。选用碎石铺底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这样一来,也能为我们日后改善交通状况奠定基础。”
听到这话,朱允熥嗯了一声后问道:“现在前方军队撤退回长城内的情况怎么样了?”
几乎立即间,朱高炽从怀中抽出一份奏折展开阅读。
“西线军队正继续往更西边推进,并打算占领瓦剌人的领土。随后将留下部分士兵在当地驻扎,剩余军队则会经由西部草原撤回关内地区,在河西进行休整,直到新一波增援抵达才撤离。”
“中军及东线军队,均按照预先设定路线有序返回,同时也会安排一些兵力留守关键位置。”
“蓝国公请求在北部边界处设置防御据点,以扩大我们在该内的势力范围。”
“辽东负责人询问,是否应派兵深入,或仅固守山岭南方。”
阿卜只俺现已改名为朱彬,安静聆听二位交谈,默默地盘算着接下来草原地带可能发生的变化。
沉默片刻后,朱允熥说道。
“即便本次远征实际战斗次数并不多,但我方人员在外停留时间已久,还是尽早分批次调换前线将士吧。”
朱高炽颔首同意道:“此事正在进行当中,预计年底前所有前线官兵均能够得到适当的轮换。”
掌握了时间的契机后,朱允熥接着说。
“草原已经被攻下,接下来就要着手治理了。既然铁铉想要独守一方,就让他先在草原上一段时间吧。给他发送通知,让他尽快解决战争遗留的问题,并赶到大青城负责管理北方草原。”
“明白。”
朱允熥继续阐述:“蓝玉所提出的请求,批准了。但既然这件事情是他提出的,并且有传闻说他在北海岸边一处悬崖上,留下了到此一游的印记,那么就让他带队亲自负责这件事吧。”
“需要带领我朝将士们适应草原乃至北海一带的环境。边疆关卡和军事驻地的建设可以逐步推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草原最终将变成属于我们大明的一部分。”
“关于辽东都司方面的询问,请告知指挥使虞清,准备迎接辽东改组为辽东道的日子。这个转变开始进行,他就有资格担任新的东北奴儿干都指挥使职位。”
“而大兴安岭之外的领土管理,则应参照当前奴儿干地区的样子实施。急躁是成不了气候的,任何行动都需要循序渐进地执行。”
这时,朱彬抬眼望向四周,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却没立即说出来。
朱高炽转过脸来笑着问道:“顺安王心中有想法?”
朱彬随即微微低头,“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近日,听草原迁移至大青城附近居住的牧民提及了一个情况……”
牧人们带来的新情报?
朱允熥也停下脚步追问:“究竟何事让你如此留意?”
朱彬再度施礼回答:“据称,东北奴儿干一些部落正准备向北方移动……”
“向更北边迁移?”
朱允炆眉宇间露出一丝疑虑。
在小冰河、温度持续下降,极北之地变得比往日更加寒冷不堪。
这些东北部落的人,难道想要探索西伯利亚?
朱彬颔首确认:“确为向北方迁徙,不过,并非直接进入定居。听说一个位于世界尽头的地方,存在一条狭窄海峡连接两地,过去由于海浪汹涌无法通过。但现在整个海峡已经冻结实,只需沿着结冰道路,行走数天即可到达另一边。”
白令海峡。
此刻,一抹光彩从朱允炆眼中一闪而过。
朱彬自然察觉到了这份变化。
不敢耽搁片刻,立刻补充道。
“据那些牧民所说,如果成功穿越了那片大海抵达对岸,就能找到一块面积不小于中原地带的新陆地。再顺着南方行进,便会得到一片肥田。”
朱高炽表情略微紧张:“这样做有何目的?”
问完之后,意识到自己言辞欠妥之处,朱高炽面色稍显尴尬。
事实上,东北奴儿干地区的部族选择北上,主要是因为面临来自大明势力日益增长的压力,加上当地条件恶劣导致生存困难。
他们听信传言,打算尝试能否穿越传说中的冰封通道,前往另一个未曾开发的土地定居下来。
朱允熥露出一丝让人难以捉摸的笑容,目光转向朱高炽。
朱高炽有些困惑不解。
忍不住开口问道:“出了什么事吗?是否应该派虞清,领兵前去阻挡那些人?”
朱允熥摆了摆手,轻声说道:“听说过殷商后裔的故事吗?”
朱高炽眉头紧皱,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记忆中。
许久之后,他身子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
随之眼睛猛地睁大,抬头看向朱允熥。
“你指殷人东渡?”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896/29390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