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心术不正
推荐阅读:我叫宇智波斗焕,打的村民直叫唤、我是分位、穿越后所有人都想杀了她、抗战之传奇炮兵系统、谁让这只摄魂怪进霍格沃茨的!、三国之诸葛书童、[综武侠]男装大佬生存守则、你比北京美丽、我真是情痴啊、从武馆弟子开始百炼成神、
心术不正
杜谦是京兆杜氏出身,自然是在关中京城里长大,崔绍自小跟着家里人到了京城,也基本上可以算是在京城里长大。
崔绍的伯父是宰相,杜谦的父亲是六部尚书,两家人自然也是认识的。
他们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发小”。
当初,杜谦到任岳州刺史的时候,崔绍已经快要从宣州刺史的位置上离任,回到京城里,进入六部做官,前程锦绣。
当时,李云在青阳大婚,杜谦与崔绍,还有裴璜三个人,还曾经见过,这三位京城里的少爷,当时也坐在一起把酒言欢。
如今,一转眼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两个人的境遇,已经大不相同了。
形容狼狈的崔绍,抬头看着意气风发的杜谦,心中百味杂陈。
此时此刻,他心中也忍不住想起,当年任宣州刺史的日子,那个时候,李云还是青阳县的都头,受了他这个刺史的任命,组建缉盗队,在宣州境内剿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缉盗队能够建立,还是因为崔绍当年开的那张条子。
有了那张条子,才有了后来江东军中的核心班底。
如果…如果自己当初,也咬咬牙留在东南,铁了心跟着李云厮混,到如今…
自己会不会也做了新朝的宰相,重塑清河崔氏的荣光?
自己会不会,也被人尊称一声崔相公?
想来大抵是会的。
就在崔绍出神的时候,杜谦已经坐了下来,开口笑道:“这里不是什么公开的场合,今日见面,也只算你我私会,不必提什么相公不相公的。”
“继宗兄,坐下说,坐下说。”
崔绍这才回过神来,默默看了一眼杜谦之后,就坐了下来,叹气道:“回首想来,真是十年一梦,到如今,当年咱们京兆那一批一起长大的同龄人,只有十一郎你,成就最高。”
“不谈什么成就。”
杜谦摇头,有些黯然道:“大周这样下场,谁也预想不到,我们杜家在安仁坊的祖宅,都被烧个一干二净,杜氏上下,只剩下小半。”
“十几年前,谁能想到会这样惨烈?”
崔绍看着他,低声道:“十一郎你不就想到了?”
“否则,你怎会在那个时候,投奔今日天子?”
杜谦摇了摇头:“我不这么看。”
“当年在京城,我的的确确是见到了大周腐朽,断定了社稷不会长久,因此想要离开关中,去远一些的地方,看看能不能造福一方百姓。”
“那个时候,我也想不到今天。”
杜谦正色道:“人大多时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崔绍摇头,虽然神色憔悴,但还是颇有些风度,他看着杜谦,笑着说道:“关中的人都说,你读书读成了神仙,能掐会算,算中了龙出东南,因此离开关中,直奔东南。”
“辅佐新主去了。”
杜谦闻言,也觉得有些好笑,哑然一笑之后,他才开口说起了正事:“继宗兄,现在关中情形如何?”
崔绍不答,只是默默从袖子底下,伸出了自己的胳膊,他白皙的胳膊上,有了一道长长的刀口,这会儿已经结痂。
“十一郎看到了?”
“京城生变之后,韦全忠就全然疯了,他派人封锁住了京城,开始大行杀戮,我伯父…”
“我伯父拒不从他,死在了朔方军手中,我趁乱而逃。”
“也吃了这一刀。”
说到这里,崔绍神色黯然:“我那些妻妾,俱皆失落在京城里,几个儿女,也失落在了京城里。”
杜谦看着他,默默说道:“继宗兄,你们清河崔氏,亦有人在洛阳为官,你有两个儿子,一早寄养在清河。”
“是。”
崔绍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正因为还有二子,否则我也没有必要逃出关中,干脆死在朔方军刀下算了。”
他抬头看着杜谦,正色道:“十一郎,如今关中动荡,正是大唐动兵的大好机会,我这里有朔方军在关中的驻兵图,想要敬献给天子…”
他起身,对着杜谦深深低头:“请相公,代为转禀天子,就说我想要求见天子,献上这副图。”
杜谦看着他,认真思索了一番,然后微微摇头道:“陛下,已经知道继宗兄到洛阳的事情了,但是陛下并没有说要见你,只让我代为见一见,继宗兄若是信得过我,这幅图由我代为转交。”“若是信不过我,便在洛阳城里等消息,我给继宗兄安排住处。”
崔绍抬头看着杜谦,杜谦神色平静。
崔绍咬牙,从怀里取出一个小盒子,两只手捧着,送到了杜谦面前,低头道:“我信十一郎,就由十一郎代为转交天子罢。”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低头道:“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谢过十一郎了。”
杜谦起身,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微微摇头道:“继宗兄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现在,不需要昧下任何人的任何功劳。”
“我让人送继宗兄去住处歇息,等有了消息,再通知继宗兄。”
崔绍站了起来,深深低头:“是。”
“多谢了。”
杜谦默默看了看他,然后走出去,吩咐了几句,没过多久,就有人近前来,将崔绍给带出了中书,又一路带出皇城,把他安排到礼部会馆歇息去了。
而杜谦,则是一路进了宫里,在天子的书房里,见到了正在把玩一柄战刀的李云。
这是一柄厚背的单手横刀,看起来极重,不过在李云手里,轻如无物,挥舞的虎虎生风,传来一阵阵破空之声。
一直到杜谦发出声音,李云才停下了手里的战刀,将它摆在了一旁的兵器架上。
杜谦看了看天子书房里的兵器架,眼角有些抽动。
古往今来,在书房里摆放兵器架的天子,恐怕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
李云上前,拉着杜谦的衣袖,笑着说道:“受益兄来的正好,你看,这是军器监刚刚送过来的制刀,很是不错,我已经试过了,比起我们军中原有的刀,都要好上一些。”
“这种制刀,可以大规模锻造,今年年底到明年,就可以一点一点装配军中了。”
杜谦闻言,才走到兵器架前,打量了一眼,问道:“陛下,臣能拿起来看一看吗?”
“你看,你看。”
李云笑着说道:“不就是让你看的吗?不过这刀不轻,受益兄未必拿得动。”
杜谦单手拿起这刀,认真打量了一番。
他虽然是读书人,但是并不文弱,当年也是二十多天,就从关中一路骑马到越州的狠人。
把玩了片刻,他才放了回去,笑着说道:“这刀很漂亮,锻造的匠人也是用了心了。”
君臣二人围着这把刀,一路说到了兵部工部,还有军器监,聊了许久之后,杜谦才想起来正事,跟李云说了崔绍的事情,他从袖子里,取出来崔绍的木盒子,两只手捧到了李云面前。
“臣已经看过了,此物确系图谱,请陛下放心。”
如今的李某人,身份不同往日,哪怕是杜谦,也担心这种盒子里,会有什么杀人的机括,因此他自己先确认了一遍。
李云本人倒是不以为意,接过去展开看了一眼之后,就放在了一边,笑着说道:“且不说真假,便是真的,我大军一动,关中的兵力布置也必然随之变动。”
“这幅图固然有用,但是用处并没有特别大。”
杜谦低头应了声是,然后看着李云,问道:“陛下,崔继宗此人…”
李云眯了眯眼睛,想起来了当年在宣州的事情,认真考虑了一番之后,他才微微摇头,开口道:“这人心术不正,屡事新主,人品尚不如裴璜。”
“我不怎么想用他。”
杜谦点了点头,开口道:“那臣,把他劝离洛阳。”
“罢了,看在他千里献图的份上。”
“你去跟他说。”
李云看向窗外,淡淡的说道。
“朕可以给他个县官做。”
“他若是不肯,就让他想去哪去哪。”
杜谦是京兆杜氏出身,自然是在关中京城里长大,崔绍自小跟着家里人到了京城,也基本上可以算是在京城里长大。
崔绍的伯父是宰相,杜谦的父亲是六部尚书,两家人自然也是认识的。
他们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发小”。
当初,杜谦到任岳州刺史的时候,崔绍已经快要从宣州刺史的位置上离任,回到京城里,进入六部做官,前程锦绣。
当时,李云在青阳大婚,杜谦与崔绍,还有裴璜三个人,还曾经见过,这三位京城里的少爷,当时也坐在一起把酒言欢。
如今,一转眼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两个人的境遇,已经大不相同了。
形容狼狈的崔绍,抬头看着意气风发的杜谦,心中百味杂陈。
此时此刻,他心中也忍不住想起,当年任宣州刺史的日子,那个时候,李云还是青阳县的都头,受了他这个刺史的任命,组建缉盗队,在宣州境内剿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缉盗队能够建立,还是因为崔绍当年开的那张条子。
有了那张条子,才有了后来江东军中的核心班底。
如果…如果自己当初,也咬咬牙留在东南,铁了心跟着李云厮混,到如今…
自己会不会也做了新朝的宰相,重塑清河崔氏的荣光?
自己会不会,也被人尊称一声崔相公?
想来大抵是会的。
就在崔绍出神的时候,杜谦已经坐了下来,开口笑道:“这里不是什么公开的场合,今日见面,也只算你我私会,不必提什么相公不相公的。”
“继宗兄,坐下说,坐下说。”
崔绍这才回过神来,默默看了一眼杜谦之后,就坐了下来,叹气道:“回首想来,真是十年一梦,到如今,当年咱们京兆那一批一起长大的同龄人,只有十一郎你,成就最高。”
“不谈什么成就。”
杜谦摇头,有些黯然道:“大周这样下场,谁也预想不到,我们杜家在安仁坊的祖宅,都被烧个一干二净,杜氏上下,只剩下小半。”
“十几年前,谁能想到会这样惨烈?”
崔绍看着他,低声道:“十一郎你不就想到了?”
“否则,你怎会在那个时候,投奔今日天子?”
杜谦摇了摇头:“我不这么看。”
“当年在京城,我的的确确是见到了大周腐朽,断定了社稷不会长久,因此想要离开关中,去远一些的地方,看看能不能造福一方百姓。”
“那个时候,我也想不到今天。”
杜谦正色道:“人大多时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崔绍摇头,虽然神色憔悴,但还是颇有些风度,他看着杜谦,笑着说道:“关中的人都说,你读书读成了神仙,能掐会算,算中了龙出东南,因此离开关中,直奔东南。”
“辅佐新主去了。”
杜谦闻言,也觉得有些好笑,哑然一笑之后,他才开口说起了正事:“继宗兄,现在关中情形如何?”
崔绍不答,只是默默从袖子底下,伸出了自己的胳膊,他白皙的胳膊上,有了一道长长的刀口,这会儿已经结痂。
“十一郎看到了?”
“京城生变之后,韦全忠就全然疯了,他派人封锁住了京城,开始大行杀戮,我伯父…”
“我伯父拒不从他,死在了朔方军手中,我趁乱而逃。”
“也吃了这一刀。”
说到这里,崔绍神色黯然:“我那些妻妾,俱皆失落在京城里,几个儿女,也失落在了京城里。”
杜谦看着他,默默说道:“继宗兄,你们清河崔氏,亦有人在洛阳为官,你有两个儿子,一早寄养在清河。”
“是。”
崔绍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正因为还有二子,否则我也没有必要逃出关中,干脆死在朔方军刀下算了。”
他抬头看着杜谦,正色道:“十一郎,如今关中动荡,正是大唐动兵的大好机会,我这里有朔方军在关中的驻兵图,想要敬献给天子…”
他起身,对着杜谦深深低头:“请相公,代为转禀天子,就说我想要求见天子,献上这副图。”
杜谦看着他,认真思索了一番,然后微微摇头道:“陛下,已经知道继宗兄到洛阳的事情了,但是陛下并没有说要见你,只让我代为见一见,继宗兄若是信得过我,这幅图由我代为转交。”“若是信不过我,便在洛阳城里等消息,我给继宗兄安排住处。”
崔绍抬头看着杜谦,杜谦神色平静。
崔绍咬牙,从怀里取出一个小盒子,两只手捧着,送到了杜谦面前,低头道:“我信十一郎,就由十一郎代为转交天子罢。”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低头道:“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谢过十一郎了。”
杜谦起身,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微微摇头道:“继宗兄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现在,不需要昧下任何人的任何功劳。”
“我让人送继宗兄去住处歇息,等有了消息,再通知继宗兄。”
崔绍站了起来,深深低头:“是。”
“多谢了。”
杜谦默默看了看他,然后走出去,吩咐了几句,没过多久,就有人近前来,将崔绍给带出了中书,又一路带出皇城,把他安排到礼部会馆歇息去了。
而杜谦,则是一路进了宫里,在天子的书房里,见到了正在把玩一柄战刀的李云。
这是一柄厚背的单手横刀,看起来极重,不过在李云手里,轻如无物,挥舞的虎虎生风,传来一阵阵破空之声。
一直到杜谦发出声音,李云才停下了手里的战刀,将它摆在了一旁的兵器架上。
杜谦看了看天子书房里的兵器架,眼角有些抽动。
古往今来,在书房里摆放兵器架的天子,恐怕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
李云上前,拉着杜谦的衣袖,笑着说道:“受益兄来的正好,你看,这是军器监刚刚送过来的制刀,很是不错,我已经试过了,比起我们军中原有的刀,都要好上一些。”
“这种制刀,可以大规模锻造,今年年底到明年,就可以一点一点装配军中了。”
杜谦闻言,才走到兵器架前,打量了一眼,问道:“陛下,臣能拿起来看一看吗?”
“你看,你看。”
李云笑着说道:“不就是让你看的吗?不过这刀不轻,受益兄未必拿得动。”
杜谦单手拿起这刀,认真打量了一番。
他虽然是读书人,但是并不文弱,当年也是二十多天,就从关中一路骑马到越州的狠人。
把玩了片刻,他才放了回去,笑着说道:“这刀很漂亮,锻造的匠人也是用了心了。”
君臣二人围着这把刀,一路说到了兵部工部,还有军器监,聊了许久之后,杜谦才想起来正事,跟李云说了崔绍的事情,他从袖子里,取出来崔绍的木盒子,两只手捧到了李云面前。
“臣已经看过了,此物确系图谱,请陛下放心。”
如今的李某人,身份不同往日,哪怕是杜谦,也担心这种盒子里,会有什么杀人的机括,因此他自己先确认了一遍。
李云本人倒是不以为意,接过去展开看了一眼之后,就放在了一边,笑着说道:“且不说真假,便是真的,我大军一动,关中的兵力布置也必然随之变动。”
“这幅图固然有用,但是用处并没有特别大。”
杜谦低头应了声是,然后看着李云,问道:“陛下,崔继宗此人…”
李云眯了眯眼睛,想起来了当年在宣州的事情,认真考虑了一番之后,他才微微摇头,开口道:“这人心术不正,屡事新主,人品尚不如裴璜。”
“我不怎么想用他。”
杜谦点了点头,开口道:“那臣,把他劝离洛阳。”
“罢了,看在他千里献图的份上。”
“你去跟他说。”
李云看向窗外,淡淡的说道。
“朕可以给他个县官做。”
“他若是不肯,就让他想去哪去哪。”
本文网址:https://jxkel.com/xs/1/1035/55290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jxkel.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